) Y4 c1 ~& L e9 x% @- W0 l5 w$ Y
3块干菜饼、3块荷叶酥、3块方蛋糕 再加1个刀切馒头和1个肉包=9.3元 1月24日10:03,沈先生来电:半山皋亭小吃店,有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感觉,吃的人多,价格又便宜,我43岁,坐在那边没有感到城市的压力,很惬意的感觉,服务员就是打个票给你,你自己去拿东西,蛋糕6毛,肉包子1元。 记者金洁洁核实报道:沈先生在机关单位上班,家住市区,前几天去半山检查工作,早饭没吃,偶遇半山路上的皋亭小吃店,“第一次去吃,美味谈不上,但精神上很享受。” 沈先生说,来店里吃的基本上都是工薪阶层,一到小吃店,节奏马上慢了下来,时间停滞了, “我已经很多年没体会到这种感觉了,有点像世外桃源。”过了几天,他又专程去吃了一回。 最贵的是大排面和三鲜面,6元 皋亭小吃店坐落在杭钢北苑,沿着半山路。店面不大,一进门,有一种“回老家”的感觉,里面很整洁,大理石光亮可鉴,装潢纯朴简单,虽然已过了饭点,但店里还有四五个人在“嗖嗖”地吃着面条。 靠窗的位子,一位留长发化淡妆的大姐摊开一份都市快报,阳光打在她脸上,淡紫色的眼影很美,大姐姓李,是收银员,看到我们来了,轻轻问一句:吃什么? 看了看面食和糕点类的价格:最贵的是大排面和三鲜面,6元。杭州人最爱吃的片儿川5元,最便宜的是刀切馒头,每个5角,大半个巴掌大小的方蛋糕,6角……这恐怕是杭州最便宜的一家小吃店了。 我和摄影记者分别点了片儿川和大排面,面的分量很足,一般这样的大排面和片儿川都卖10元左右。 细细品尝,发现这里的大排面跟那些“大牌面馆”的面口味大不一样,一是“酥”,面、大排、青菜,入口即酥软,还有一种糯糯的感觉,青菜和大排很新鲜;二是汤看上去油光闪闪,但吃起来却恰到好处,对我这样怕油腻的人来说,口感温和鲜美。 摄影记者点的是片儿川,三下五除二就吞下肚,一眨眼就只剩一点汤,他还吃了我的一半大排面,连声说好吃。我们一致认为,这里的面就像小时候妈妈烧的面条。 包子每天卖出1000多只 方蛋糕可以当办公室零食 店里卖得最多的是包子,一天卖1000多个,全是现包现蒸现卖。 肉包子1元一个,肉馅里加了点白菜,一口咬下去,原本密实的肉变得有汁有味,包子皮吃起来很嫩。 问店员,说经常有老人从市区赶来,一次买一大袋包子回去,放在冰箱里,想吃了蒸一下。 还有手工做的干菜饼、荷叶酥、甜饼,都是一元一个,这些糕点都是我妈妈辈人喜欢吃的。 干菜饼,里面的料很足,肥肉油而不腻,微辣,味道不亚于金华干菜饼。 荷叶酥,中间夹着芝麻,就着外面的酥饼吃,有时候嚼着是甜,但又感觉是咸,不腻也不咸,感觉很香。 方蛋糕吃在嘴里口感很软,可以当办公室零食,在冬天放三四天也没问题。 刀切馒头,趁热吃最好,如果拿回家冷了,放油里一炸,酥香脆,换身变成了另一种吃法。 皋亭小吃店其实是杭钢的福利食堂,2008年开张,为了方便杭钢职工和职工家属就餐,同时也对外开放。 店里的员工说,小吃店一天的营业额1万多元,房子是杭钢的,水电也由杭钢支付,尽管这样,还是养不活店里的员工,杭钢每年要贴钱给小吃店。 “吃好点,想多活几年,那才是good,good” 傍晚5点,食客们都来了,烧面的马大姐忙碌起来。马大姐40岁,长发及腰,顾客都叫她“美女”。 77岁的老张在窗口对着“美女”大喊:帮我烧得酥一点,三克油(英语谢谢的意思)。 他一口一个英语,不过翻来覆去主要就三句:yes、no和good,把周围人逗得哈哈大笑。 “为啥来这里吃啊?都是我老太婆‘不好’,6年前管自己走了(过世),不管我了。”老张说,他一天三餐都在这里吃,早上一碗馄饨加一个鸡蛋,4元钱,中午看看有没有合胃口的快餐,没有就吃一碗三鲜面,6元钱,晚上也一样。 “吃好点,想多活几年,那才是good,good。”老张大声说。 步大姐,48岁,每天要给公婆和父母两对老人烧饭,自己的中餐和晚餐却都在小吃店里解决。 她吸引我们注意的是,戴着近视眼镜,微胖,经常嘴里念念有词,好像跟谁都很聊得来。她点了一碗杂酱面(应该是炸酱面吧),拌面的时候把面拉得老长,见到我,她扮了个萌,说:“我很卡哇伊(可爱的意思)吧。” 步大姐是杭州玻璃厂的下岗工人,公婆都80多岁,父母也有70多岁,两对老人都住在杭钢南苑,步大姐也住在附近,她每天要负责照顾两对老人。“其实我们在市区也有房子的,但没办法,老人总得管。”步大姐说,每天给两对老人烧好饭后,她已经累得吃不下了。而一到了小吃店,感觉心情特别放松,跟大伙说说笑笑,“只有在这时,好像一切生活的压力暂时都跟我无关了。” 采访结束后,我也在店里买了一大袋糕饼——3块干菜饼、3块荷叶酥、3块方蛋糕、1个刀切、1个肉包,一共花了9.3元,回报社的路上,我想,今天一定要快点把稿子写完,把这些便宜又好吃的点心带回家让妈妈也尝一尝。 9 T j8 ?3 `* s% \& C
|